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 CRAF融合蛋白指导个体化治疗
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是儿童颅脑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组异质性较强的肿瘤,很难单纯根据组织学和部位来分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ayal Jain等开展的一项临床前研究显示: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主要发病驱动因素为CRAF融合蛋白,而非BRAF融合蛋白;CRAF融合蛋白对RAF抑制剂的治疗无应答,对MEK抑制剂单药治疗只有部分应答。但是,CRAF融合蛋白对靶向MAPK和PI3K信号通路的联合治疗产生强烈的应答。因此,对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儿童患者进行的分子分层对于明确合适的治疗非常重要。(2015年AACR-NCI-EORTC分子靶标与癌症治疗大会. 摘要号 A138)
研究方法
该实验以BRAF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空载细胞系作为对照;在异种细胞模型系统(NIH3T3细胞)中,免疫印迹法不但验证了CRAF融合蛋白的稳定表达,而检测了下游信号通路不同分子的表达情况。通过软琼脂成瘤试验及在免疫缺陷小鼠腹侧皮下进行的异种细胞移植成瘤试验来验证CRAF融合蛋白的致瘤性。
利用第一代RAF抑制剂PLX4720(vemurafenib的研究版药物)及第二代的RAF抑制剂PLX8394,以及MEK抑制剂抑制性筛选CRAF融合蛋白介导的致瘤活性。一旦体外研究验证出有抑瘤效果的药物,则通过免疫缺陷小鼠移植成瘤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体内抑瘤效果。
研究结果
CRAF融合蛋白能激活MAPK及PI3K信号传导通路。与BRAF融合蛋白相比,CRAF融合蛋白对本研究中所使用的RAF抑制剂、PLX8394的反式阻断剂(第二代RAF抑制剂)均无应答。AZD6244和GSK1120212/trametinib都是MEK抑制剂,能够阻断下游ERK的磷酸化信号,并抑制稳定表达CRAF融合蛋白NIH3T3细胞的成瘤。在免疫缺陷小鼠移植成瘤实验模型中,GSK1120212可以部分抑制CRAF融合蛋白所驱动的肿瘤生长。由于CRAF融合蛋白也可以激活PI3K信号通路,联合应用MEK抑制剂GSK1120212和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对动物模型可产生强烈的抑瘤效应。
研究者认为,就对靶向治疗的应答性而言,CRAF融合蛋白与BRAF融合蛋白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对治疗前的儿童低级别神经胶质瘤(PLGG)患者进行分子分层,这可为此类患者的联合治疗提供依据。
Jain指出,他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分子分型的重要性,而且该分型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对表达CRAF融合蛋白的其他癌症患者的大型临床研究中同样重要。
(编译 李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