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83-384期(完成)-1.jpg

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 术后放疗后两因素能识别DFS较差的高危亚组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29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肿瘤学系Porceddu等报告,在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患者中,淋巴结包膜外侵犯且淋巴结直径≥22 mm患者是无病生存期(DFS)较差的高危亚组。这些患者可能会受益于未来评估辅助治疗强化的试验。(JAM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25年8月28日在线版)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癌症,大约5%的病例具有高危特征,例如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可改善该组患者的结局,但TROG05.01试验发现同步化疗没有额外的益处。识别出DFS较差的患者对于优化未来的辅助治疗策略而言至关重要。

为了确定术后放疗(伴或不伴同步化疗)后DFS较差的患者亚组,该项二次分析纳入前瞻性随机Ⅲ期试验(TROG05.01)的数据,使用分类树和回归树进行递归分区分析来识别预后亚组。该试验于2005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澳大利亚多个中心招募了321例高危的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主要终点是D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预后亚组的识别。

383-384期(完成)-96-.jpg

结果显示,在随机分组的321例患者中,310例(23例为女性,287例为男性;中位年龄64岁)开始接受分配的治疗。递归分区分析确定了6个节点,并将患者分为3个DFS风险类别。

高危组(88例)的定义是存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且淋巴结直径≥22 mm。该组患者的5年DFS率和OS率分别为56%(95%CI 45%~66%)和59%(95%CI 46%~69%),而非高危组的分别为75%(95%CI 68%~81%)和85%(95%CI 79%~90%)。高危组对比非高危组,关于DFS的风险比为2.0(95%CI 1.3~3.1,P=0.001),关于OS的为3.2(95%CI 1.9~5.3,P<0.001)。

(编译 阎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