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81-382期(完成)(1)-1.jpg

2017~2021年中国抗癌药物获批的证据强度或不足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2

北京大学药学院Zhang等报告,2017~2021年,在中国支持适应证获批的抗癌新药可评估的关键研究中,有4/5的此类研究在设计、实施或报告方面存在缺陷,给疗效的估计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为确保药物疗效数据的有效性并减少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应加强并实施高质量标准的、能支持监管部门批准新疗法的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报告。(Lancet Oncol. 2025年8月6日在线版)

精心设计的关键临床试验可以为抗癌新药的上市授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而低质量的临床证据会导致药物获益与危害的不确定性。为了调查2017~2021年中国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药适应证的证据强度,该项回顾性分析检索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的公开数据,以确定支持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中国获批的、所有原始和补充癌症药物适应证的、关键性批准前疗效试验。研究者纳入了小分子和生物制剂,并排除了中药、预防性疫苗以及曾批药物的仿制药或生物仿制药;并从ClinicalTrials.gov、PubMed和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收集了试验方案和发表文献。

主要终点是支持关键研究的强度,通过研究设计(随机或单臂)和质量来衡量。

结果显示,在205项关键性研究中,研究期间在中国有77种新型抗癌药物获批,涉及86个原适应证和62个补充适应证。44个(30%)适应证的获批仅基于单臂试验,104个(70%)适应证的获批基于至少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54项具有监管审查文件的关键性单臂试验中,6项(11%)使用早期试验的汇总数据作为外部对照,且未校正混杂因素。在已发表结果的128项关键性随机对照试验中,47项(37%)经评估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48项(38%)的偏倚风险高。

总体而言,在可评估质量的182项关键试验中,149项(82%)在偏倚控制方面存在局限性。与偏倚风险低的随机对照试验相比,在随机化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的或偏倚风险高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效应值更小(RHR=0.678,95%CI 0.532~0.864),而在缺失结局数据中存在一定问题的或偏倚风险高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效应值更大(RHR=1.114,95%CI 1.004~1.237)。

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学院Vokinger表示:在抗癌药物的随机关键试验中,证据质量往往存在缺陷,并且可能高估抗癌药物治疗价值,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世界各地的癌症患者产生了影响。高质量的证据对于确保临床试验中显示的疗效能够转化为临床环境中癌症患者的类似治疗改善而言至关重要。

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强调改进癌症药物试验的设计、实施、分析和报告的必要性;应向患者和医生明确传达由于临床试验中缺乏高质量证据而可能高估抗癌新药的疗效,患者做出明智治疗决定的能力至关重要;在报销和定价决策中应考虑抗癌药物关键试验的证据质量。

(编译 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