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返回

顶部

网站导航

381-382期(完成)(1)-1.jpg

多任务ctDNA有助于指导淋巴瘤治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2

瑞士南瑞士肿瘤研究所Stathis等报告,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时,PET/循环肿瘤DNA(ctDNA)这种重要的多任务工具正在取得进展,可被用于识别遗传亚型、指导化疗的升级或降级应用。(自2025年第18届恶性淋巴瘤国际会议)

ctDNA能检测MCD基因中已知存在的两种突变:MYD88和CD79B。为了重点识别出携带关键MCD遗传亚型的患者,这项在瑞士16个站点和意大利3个站点进行的Ⅱ期研究(SAKK38/19)筛选出230例CD20阳性的初治的DLBCL患者,其中194例(88.2%)可检测ctDNA,35例(15.9%)携带MYD88和/或CD79B突变。这些患者已知对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的标准化疗反应不佳,并且加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阿可替尼)可能更成功地被治疗。

96例患者因筛查失败而被排除在外,124例患者被纳入全分析集,其中72.6%的患者患有晚期疾病(Ⅲ~Ⅳ期),64.5%的淋巴结外受累。所有携带MYD88和(或)CD79B突变的患者(27例,21.8%)被分配接受阿可替尼联合6个周期的R-CHOP一线治疗(队列A)。

381-382期(完成)(1)-72-.jpg

其余97例不携带突变的患者都开始接受2个周期的R-CHOP治疗,然后接受ctDNA和PET评估,然后根据对应ctDNA/PET结果选择升级或降级治疗,具体为:8例(6.5%)患者在2个周期后被发现为PET和ctDNA阳性,因此被分配接受升级治疗,包括另外4个周期的R-CHOP联合阿可替尼,然后是2个月的阿可替尼(队列B);38例(30.6%)患者在2个周期后为ctDNA和PET阴性,因此接受降级治疗,包括仅2个周期的R-CHOP和2剂利妥昔单抗(队列C);44例(36.5%)患者为在2个周期后为PET阳性或ctDNA阳性,接受另外4个周期的R-CHOP(队列D)。

结果显示,在全分析集中,患者使用ctDNA结果进行基因分析的周转时间仅为9天,至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仅为15天。

包括PET和ctDNA反应在内的初步结果表明,在治疗结束时,大多数(79.8%)患者保持ctDNA阴性,其中7.3%的ctDNA阳性,12.9%的患者数据缺失。

基线时可检出ctDNA与国际预后指数(IPI)、大包块疾病和PET成像参数等因素显著相关,这些因素表明预后较差,包括较高的代谢肿瘤体积(MTV)和病变糖酵解总量(TLG)。

治疗结束(Deauville评分为4分或5分)时,较高的PET评分(表明预后较差)与ctDNA阳性相关,而在Deauville评分较低(1~3分)的患者中,ctDNA阳性率仅为2.6%。

值得注意的是,2个R-CHOP周期结束时的ctDNA阴性与治疗结束时阴性PET评分的相关趋势不显著。

治疗结束时PET成像阳性预测因素包括基线时高MTV和TLG(P值分别为0.013和0.026),基线ctDNA、IPI评分或其他因素则与此无关。

美国癌症研究中心Roschewski认为,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方面是在治疗前使用ctDNA来识别DLBCL的遗传亚型,以便以不同的方式精准治疗,但ctDNA和PET结果的差异性是一个限制。淋巴瘤精准医疗的主要障碍仍然是遗传异质性,需要继续寻找新的方法来克服这一障碍。

(编译 章晶晶)